酸奶中所含的益生菌更是被普遍認為有益健康
人類制作和飲用酸奶已有約5000年歷史,而酸奶中所含的益生菌更是被普遍認為有益健康。其實都不用多解釋,“益生菌”這個三個字就足以說明其身份了。
最近益生菌“有益健康”的“人設”有崩塌的危險,不少媒體引用生命科學領域頂級期刊Cell 刊載的兩篇關于益生菌的論文 [1,2],直指益生菌有益人體健康的效果存在疑問,有些媒體甚至使用類似“益生菌有害”、“酸奶不能亂喝”、“家家都有的飲料,毫無用處的居然是它”等等標題,吸引眼球和流量。一些正經的科學媒體也紛紛補刀,例如New Scientist 的報道標題居然就是“Probiotics are mostly useless and can actually hurt you” [3]。頓時,朋友圈就被“益生菌無益”的說法給霸屏了。這年頭,各種健康飲食指南滿天飛,腌制食品不能碰、油炸食品吃不得、碳酸飲料喝不得、滴酒不沾最健康……這么多美味都得說再見,現在又要沒收我的酸奶?還能不能讓人愉快地舔蓋了?
筆者準備帶大家詳細了解此事的來龍去脈,文章不短,先把結論講在前面:在沒有食品安全問題的前提下,絕大多數人完全可以繼續把酸奶當作美食享用(極少數喝酸奶有不良反應者例外),但指望酸奶(或其他保健品)中的益生菌讓你延年益壽百病不侵,這可能性比買彩票中頭獎高不了多少。
酸奶和益生菌的故事
“益生菌”,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泛指活的、使用后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生物 [4]。目前,市場上有關益生菌的產品有很多,比如人們常喝的酸奶、乳酸飲料、發酵奶制品、添加了益生菌的果汁、泡菜、益生菌保健品等等,甚至還有含益生菌的化妝品(點擊閱讀相關)。據統計,2015年全球益生菌相關產品的市場規模達410億美元!這么大的市場,其中的75%都與酸奶有關 [5]。
酸奶由誰發明已不可考,各個古老文明都有以酸奶為食物的相關記錄。不過把酸奶與益生菌聯系起來,卻是近代科學家的貢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俄國著名科學家élie Metchnikoff,他是1908年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獲得者之一,因其在免疫系統方面開創性的研究享譽世界。著名免疫學期刊Immunity 在2016年Metchnikoff的百年誕辰之際發了特刊,來紀念這位著名科學家。[6]
酸奶產業的崛起
說到酸奶產業的崛起,就不得不說一個人——西班牙裔猶太商人Isaac Carasso,他是達能集團(Groupe Danone)的創始人,也是將酸奶由手工作坊式生產變為工業化生產的關鍵人物。而“達能(Danone)”,這個名稱也正是他兒子Daniel Carasso的昵稱。在Daniel Carasso接管家族企業之后,他進一步擴張業務,將公司開到了美國,并將名字改為更符合美國人習慣的“Dannon(美國達能)”。與此同時,通過他的努力宣傳,酸奶作為一種美味且保健的食品出現在街頭巷尾,很快就在美國打開了銷路,并迅速風靡全世界 [7]。
如今,達能已經是食品行業的超級巨頭,但公司大了,也有出問題的時候。
2010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指控美國達能“欺騙性宣傳(deceptive advertising)”。出問題是美國達能旗下兩款含益生菌的產品:Activia酸奶和DanActive乳飲料,在廣告宣傳中,美國達能聲稱每天喝Activia酸奶可以緩解便秘,而喝DanActive乳飲料則可以提高免疫力、預防流感和普通感冒。這些宣傳語在網絡、電視上鋪天蓋地,產品包裝上也印的都是,此外,美國達能還聲稱這些效果都有“科學證據”。但作為美國聯邦機構的FTC顯然不吃這一套,他們認為美國達能宣傳語中所聲稱的健康益處缺乏可信的科學證據支持,也沒有在臨床上獲得驗證,因此指控美國達能欺騙性宣傳。最終,美國達能也沒有拿出所謂的“科學證據”,只得同意與FTC達成和解,不再在這兩款產品以及其他酸奶、乳制品、益生菌飲品和食品的宣傳中夸大其健康益處,除非獲得FDA的批準,或者獲得清楚明確的科學證據支持并且有關健康益處的表述沒有任何誤導的嫌疑 [8]。
益生菌到底有沒有益
歸功于近些年的大量研究進展,科學家已經越來越重視腸道菌群對于人體健康的意義。腸道菌群的正常與否不僅會影響消化道的健康狀態,還與身體其他器官有密切關系,多種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疾病都與腸道菌群失衡相關,比如多發性硬化、小兒哮喘、帕金森病等等。也就是說,上文所述Metchnikoff提出的“長壽與腸道細菌有關”的理論,似乎是正確的。近期的Nature封面文章,研究方向就是腸道菌群與新生兒發育及疾病風險。那益生菌就是有益的咯?沒錯!再看一遍維基百科的益生菌定義,“活的、使用后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生物”,益生菌必須得是有益的啊。不過,關鍵問題是,哪些菌是益生菌?如何使用益生菌才能對人體產生有益的影響?
Metchnikoff認為酸奶里的微生物就是益生菌,比如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除此之外,酸奶或者號稱包含益生菌的乳制品、保健食品的配料表上還能見到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干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其他種的乳桿菌(Lactobacillu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等。
但實際上,人體腸道菌群中微生物的種類要比上面這些“酸奶系益生菌”多太多了。這些微生物中的大多數與人體是互惠共生的關系,比如有些微生物把膳食纖維降解為短鏈脂肪酸,有利腸道吸收,并且降低兒童I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10];有些微生物代謝膽酸、固醇等物質生成維生素K、維生素B等;有些微生物能夠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和增殖。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這些微生物都應該是益生菌,而不光是酸奶行業或者益生菌保健品制造商宣傳的那些“酸奶系益生菌”。腸道菌群組成極其復雜多變,不同的人、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狀態下腸道菌群都可能不同;腸道菌群的功能又十分多樣化,越來越多的證據將腸道菌群與包括消化道在內的全身器官連接起來。相比之下,目前對于腸道菌群的研究和理解并不充分,人們并不清楚腸道菌群如何協調和工作,藥物與腸道菌群如何相互作用,菌群失去平衡到什么程度會引發疾病、會引發什么樣的疾病,如何才能有效地恢復腸道菌群的平衡。最近比較值得一提的進展,是美國NIH的科學家10月發表的一篇Nature 論文,他們發現芽孢桿菌(Bacillus,一類益生菌)抗菌肽Fengycins可以通過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一種病原菌)的群體感應(quorum sensing)來殺滅它們 [11]。這種具體分子機制的研究,對于理解益生菌的作用機理非常重要。不過,要想透徹、全面地理解益生菌與腸道菌群的作用,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這些年不斷有人將益生菌用于動物甚至人類,嘗試治療包括肥胖、腹瀉、腸胃感染甚至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等,有效者有之,無效者也有之,這可能都與腸道菌群的復雜與多變相關。在上面那些問題有個比較清楚的結論之前,用益生菌來針對性地改善人體機能、延年益壽、防病治病基本無從談起。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健康人群只要保持合理的膳食結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保持腸道菌群的均衡,這種情況下并沒有從外部攝入益生菌的必要。
Cell 的兩篇論文到底怎么回事
在說這兩篇論文之前,先要說一個比較熱門的研究方向,通過補充益生菌幫助經過抗菌治療的人群(如服用抗生素)恢復腸道菌群。人體使用抗生素之后,不僅會消滅病原菌,也會無差別地滅殺大量正常的腸道微生物。在人體自我修復腸道菌群之前會有一個空窗期,致病菌很可能趁虛而入,導致各種疾病。如果在抗生素治療之后立刻補充益生菌,貌似可以提前占據陣地,預防病原菌的入侵。這個理論聽起來非常合理,也有一些證據證明某些益生菌在預防兒童抗生素相關腹瀉方面有一定效果,不過科學家同時也強調還需要更多明確的臨床實驗來證明益生菌的作用,在此之前由于可能的副作用并不推薦兒科使用 [12]。
Cell 的這兩篇論文都出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他們為了探討服用抗生素的人補充益生菌產品是否真的能夠幫助恢復腸道菌群的均衡,找來了25個健康志愿者充當“一般人群”。健康志愿者被分為兩組。一組服用益生菌產品,另一組服用不含益生菌的安慰劑作為對照,然后再對志愿者和小鼠的腸道菌落進行大便取樣檢測和腸鏡取樣進行腸道菌落檢測 [1]。給志愿者吃的益生菌產品是一種叫作Supherb Bio-25的益生菌片劑,每片大約含有11種常見益生菌菌株,活菌總數約250億個,表面包裹有抵抗胃液的涂層,以便益生菌能安全進入腸道。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小鼠還是人類,大便和腸道粘膜樣品所檢出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只有部分相關性,也就是說大便取樣并不能準確地反映腸道菌群的構成。這可是個不小的顛覆,此前大多數與補充益生菌有關的研究都是通過分析大便樣品來推測腸道菌群的構成,這一結論給常用的研究方法打了問號,自然而然就會讓人懷疑此前研究結論的準確性。此外,研究者還發現健康的小鼠和人類都會抵抗益生菌的腸粘膜定殖,而且人類的這種抗性還與個體、菌株有關。換句話說,有人抵抗某種益生菌,但另外一個人卻不會??茖W家最后得出結論:補充傳統意義上的益生菌,可能并不會對每個人的腸道菌群都產生普遍和持續的影響,需要開發新的個性化的益生菌補充方法。嗯,并沒有討論益生菌有害還是有益的問題。
接下來,他們針對服用了抗生素的“特殊人群”,查看益生菌對于修復腸道菌群方面的作用 [2]。他們又找來了21個志愿者,分成了三組。第一組服用抗生素后不做任何干預,讓其自我恢復;第二組服用同樣的抗生素后,再服用益生菌;第三組服用抗生素后,再經腸道移植本人此前保存下來的大便菌落,即自體糞便微生物群移植(aFMT),這種技術雖然初聽起來有點不好接受,但這是臨床上幫助恢復腸道菌群以治療一些難治性腸道疾?。ū热鐫冃越Y腸炎)的有效方案。結果很讓人意外:第二組志愿者服用益生菌后,腸道因為之前經過了抗生素的“橫掃”,益生菌得到良好的繁殖機會,成功存活下來,但是這些益生菌的存活卻阻止了腸道菌群的自我恢復。也就是說,后來的益生菌“喧賓奪主”了,并且這些“喧賓”占據腸道長達6個月之久,導致腸道菌群遲遲不能完全恢復。與之相比,第三組志愿者在經過aFMT治療之后,只用了幾天的時間,腸道菌群就全面恢復了。這個新的發現意味著,在服用抗生素后補充益生菌,雖然有益于后來益生菌的存活,但卻阻止了腸道菌群的自我恢復。這長達6個月的延緩恢復期到底有沒有臨床害處呢?現在還未可知。但至少證明,即使腸道菌群失調或被清除,此時服用益生菌補充劑對于腸道菌群的恢復并不有利。
益生菌會抑制抗生素后腸道菌群的自我恢復。圖片來源:Cell
Cell 的兩篇論文總結一下:益生菌是否能留在腸道里,要看每個人具體的情況以及他所使用的益生菌種類;抗生素使用之后,益生菌對腸道菌群的自我恢復不但沒有益處,反而會有害處。不過,這兩篇論文的樣本量都不大,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還不得而知。不管怎樣,這兩篇論文與喝不喝酸奶一點關系都沒有,想喝就喝唄,經過強酸性的胃液洗禮,酸奶里的那點益生菌恐怕都不能活著抵達腸道,更別說定殖了。
最后再強調一下,酸奶、泡菜還有乳酸飲料,單純當它們是美味享用就好,不要奢望它們發揮逆天改命的神奇功效。如果最近還有人拿“益生菌”保健品來忽悠你,可以考慮把前文的“美國達能事件”甩出去打臉。
參考文獻:
1. Personalized Gut Mucosal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to Empiric Probiotics Is Associated with Unique Host and Microbiome Features. Cell, 2018, 174, 1388–1405, DOI: 10.1016/j.cell.2018.08.041
2. Post-Antibiotic Gut Mucosal Microbiome Reconstitution Is Impaired by Probiotics and Improved by Autologous FMT. Cell, 2018, 174, 1406–1423, DOI: 10.1016/j.cell.2018.08.047
3.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178860-probiotics-are-mostly-useless-and-can-actually-hurt-you/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biotic
5.https://www.naturalproductsinsider.com/digestive-health/new-market-profile-probiotics-consumption
6.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immunity/vol/44/issue/3
7.https://en.wikipedia.org/wiki/%C3%89lie_Metchnikoff
8.https://www.ftc.gov/news-events/press-releases/2010/12/dannon-agrees-drop-exaggerated-health-claims-activia-yogurt
9.https://www.ftc.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cases/2010/12/101215dannonexhibits.pdf
10.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in early-onset type 1 diabetes from the TEDDY study. Nature, 2018, DOI: 10.1038/s41586-018-0620-2
11. Pathogen elimination by probiotic Bacillus via signalling interference. Nature, 2018, DOI: 10.1038/s41586-018-0616-y
12.https://www.cochranelibrary.com/cdsr/doi/10.1002/14651858.CD004827.pub4/full
來源:x-mol網